心缓,心静,心定,心安
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4-10-04 10:41:33
人生在世,做事,先做人;修身,先修心。
品性高洁,心境坦荡。
这世间的狂风骤雨亦是你心中的和风细雨,滋润你成长。
这世间最大的修行,莫过于一颗心。
心缓,心静,心定,心安,便是人这一生最通透的活法。
心缓,做事不急躁
古人云,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
其实,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。
面对一天繁杂的事务,我们总是想要处处周全,事事周到。
想要尽快完成任务,更不想拖到第二天。
于是,越想越心急,越做越焦虑。
最后事情没做好,反而落得一身疲惫。
可事实上,不是所有的事都是急得来的。
把心放缓,分清事务的轻重缓急,不慌不忙,才能轻松自在。
看过一个小故事:
一个木匠在家里干活。
突然,手表的表带断了,掉进了地上的刨花和锯末中。
手表虽不名贵,但对木匠来说,还是比较珍贵的东西。
于是,他马上停下手中的活,四处翻找自己的手表。
可到了晚上也没找到。
又叫来妻子一起找,最终还是一无所获。
木匠失望,只能让妻子去休息,明天再说。
而等所有人都散去时,木匠的儿子突然在院子里听到滴答、滴答的声音,顺着就把手表找到了。
其实,很多时候,我们会因一点小事而急上心头。
但当你把心缓一缓,冷静思考一下,自然会得到好的解决方案。
心缓,不是迟钝。
而是把时间留给大脑,让它能够充分地思考和分析,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。
如此,才是事半功倍。

心静,情绪不浮动
听过一句话:情绪内耗,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最大的毒药。
生活中发泄情绪,免不了的,是小吵小闹;但时间一久,就是家人寒心,伴侣死心,孩子无心。
本该和气美满的家庭,硬生生活成了充满孤独和戾气的个体。
温馨不再,和睦不再,只有满地的鸡毛和一地的苟且。
工作中稳不住情绪,小则心情烦躁、有心无力,工作效率低下;大则工作出错,得罪客户,顶撞上司……
最后没了奖金、没了晋升,还没了立足于职场的信誉。
作家李筱懿在《时光盛开的女子中》分享过自己的一个故事:
26岁时,她在一家公司任职广告中心副主任。
一次,她遇到了一位难打交道的客户,但也是她最重要的客户,若签下合同,当月业绩至少可提升50%。
为了拿下这个客户,李筱懿经常熬到深夜,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。
可方案改了几十遍客户都不满意,合同谈了十几次也签不下,让她倍感委屈。
一次电话沟通中,对方又开始挑毛病,让她更加委屈、气愤。
想到自己的辛苦却毫无收获,李筱懿忍不住在电话里大声对客户说:“你的要求特别没道理,你也特别变态,别以为甲方了不起,我不伺候了!”
说完,她狠狠摔掉电话,觉得过瘾。但很快过瘾就变成了绝望,她意识到自己把事搞砸了,趴在桌子上痛哭起来。
当天,她对客户发火的事就传开了,导致很多老板都觉得她“本事不大、脾气不小”,不愿意找她谈业务。
生活,是残酷的。
若是不把情绪收紧,不把内心沉淀,再好的工作,再美的家庭,也会消失殆尽、不复存在。
生而为人,注定要与情绪为伍。
但是理性思考,还是感性对待,最终的选择权,是在你自己手上的。
面对不利的环境,与其争辩,不如争气。
先静心,再做事;才能做好事,做对事。

心定,目标要坚定
很喜欢一句话:只要你自己不倒下,便没有任何人,能将你打倒。
很多时候,使我们害怕面对、停滞不前的,从来不是别人,而是我们自己。
内心不坚,三心二意的人,永远都不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。
每天制定再多的目标,规划再多的流程,却不愿持续行动。
那么你想要的收获,必然也会与你擦肩而过。
曾国藩曾给自己的弟弟写信说:
“凡作一事,就应该专注一事。
不可见异思迁,做这样想那样,坐这山望那山。”
还拿自己举例子,说自己生平就有不专注的毛病。
当翰林时,应该留心诗字,结果看了很多其他的书。
在六部时,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。
在外带兵,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,或读书写字以乱其意。
因此,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。
很认同一句话:人这一辈子,最厉害的,不是要同时能做很多事,而是一辈子,只持续做了一件事。
这,才是真正的智慧。
不急功近利,不一心多用,一直走,就能走到终点。
《道德经》有言:少即是多,慢即是快。
把心定下来,走好自己的路,自能拥有最美的风光。

心安,处世要坦荡
有人说:为人处世,不求名利,但求心安。
人世间有太多的诱惑。
金钱、名誉、地位…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。
只要稍不留神,就会跌入欲望的漩涡,被贪心湮没。
王阳明说:
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
这世上,最变幻莫测的,是人心;最琢磨不透的,也是人心。
面对世间的繁华与喧嚣,我们很难不陷入其中。
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应遵循自己的“良知”。
凡事力求心安,对得起他人,也对得起自己。
生而为人,我们不仅要用外界的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,更要用内心的准则约束自己的灵魂。
坦荡行走于世间,不愧于自己的内心,才是人生最潇洒的模样。

《孟子集注》有言:
圣贤千言万语,只是欲人将己放之心收之;自能寻向上去,下学而上达也。
意思是,圣贤的千言万语,就是要引导我们把丢失的本心找回来。
心随境转是凡夫,境随心转成圣贤。
成年人的道场,本就是坎坷不断、纷争相连。
但当你修炼好了自己的内心,所有的艰难险阻、激流险滩,都是你前行的助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