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作素材积累方法(5步素材积累法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29 09:36:46    

儿子高考后,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学习资料都卖了,唯独薄薄的作文素材本没舍得卖,如今被他送给了高一的堂弟。

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这可是我的救命神器啊!”的确,这个素材本陪伴了他3年大大小小无数次的考试,每次考试前,他都拿出来翻翻,江湖救急专用!

其实这个素材本是我的心血,上面所有的作文素材都是我精挑细选、一笔一画摘抄下来的。

这就是“妈妈是语文老师”的好处吧,数理化帮不上忙,可眼看自己的儿子作文写成渣,我实在是惭愧啊!

所以,在儿子高一时暴露出作文渣渣的真面目后,我就开始了作文素材的整理收集,就有了这个薄薄的作文素材本。

下面,是我的素材积累经验分享,全部亲身实操,本文系个人原创,抄袭必究。

一、5步素材积累法

我准备的是一个普通的16开笔记本,原本以为能写满,可实际上只记了半本。

我收集素材的方法和学校的要求不一样。

学校要求孩子按主题或日期进行摘记,主题摘记就是按照家国情怀、文化传统、科技创新……分为几大类进行摘记;日期摘记就是按日摘录,胡子眉毛一把抓。

我感觉这样很低效。

儿子中学时的作文素材记了好几本,可老师一检查完,就被他扔到一边吃灰去了,摘抄了用不上,等于做无用功。

所以,我拒绝这样的素材积累,我只收集干货,力求少而精。

我把素材积累分为5大块。

1.万能标题

这部分只写了1页,记下我收集的万能标题。感觉某个标题有用,我就摘记下来。

如《__归去来兮》《__在左,__在右》《聚__之火,燃__之光》……这些标题只要把主题词填进去,就是一个不错的标题。

就如《__归去来兮》,填入“诚信”“工匠精神”“传统文化”等都不违和。

所谓的“万能”标题,并不是真的无所不能,只是它的适用主题更广泛而已。

儿子头脑中有这些标题垫底,在写作文时,或套用或改写,标题部分根本不愁了。

2.开头结尾

我搜集的开头结尾,加在一起也不过十几个,素材本记2页就够了。好处是显而易见的,这十几个开头结尾,两天就记住了。

如开头:

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,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,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,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,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,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,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,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。

这是余秋雨的一段话,我们把关键词“成熟”进行替换,换成“宽容”“谦逊”难道不可以吗?这段话内容太长,我们只用前3个分句一样很好啊!

再如结尾:

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。”过往几代青年,皆以梦为马,以铁肩担道义,以不断探索中华之未来的脚步,铸就了如今这伟大的时代。青年的发展应该与时代环境同向而行,同频共振,时代昂扬向上的曲线,即是中国青年的生命轨迹。

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,如“可为与有为”“纪念日”“红船精神”都是又红又专的主题,落在作文的结尾,肯定要在歌颂时代、落实行动上着笔,上面的结尾稍微改动一下就可用在自己的作文里。

3.金句银段

这部分内容大概用了5.6页,笔记本正面记录的是金句,背面记录的是语段。

金句主要是观点句,如毕淑敏的“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。那不是海洋,是泥塘”,再如泰戈尔的“如果你错过太阳时流了泪,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”。

什么是观点句?

就是一个句子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,如上面的两句,除了当成语言素材,还可以生发为你的作文立意或论点,这样的观点句真是大有可为啊!

我摘记语段时,同样注意语言和适用性2方面。

如这个语段:

“愿得此身长报国,何须生入玉门关”,吟的是戴叔伦不惧生死的爱国情怀;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,诵的是陆游心怀国家的一片赤诚;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,歌的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无私大爱。

这个语段采用了“诗句+动词+诗人精神提炼”的句式,我们进行套用。

如写“乡愁”: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,写的是王维年少离家、孤身只影的乡愁;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,叹的是马致远秋风起兮、倦于漂泊的乡愁;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抒的是杜甫边塞月夜、思乡怀友的乡愁。

即使不写“乡愁”,换成别的主题词也一样可以用啊。

4.人物素材

我摘录的人物素材也不多,大概十几页吧。

“感动中国十大人物”的素材是必入的,颁奖词和事迹一起进行摘录。与别人不同的是,我会力求完整地收集某个人物的素材,越详细越好。

人物越多越不好记,你收集了100多个人物素材,进了考场,可能一个有用的事例也想不起来。莫不如少而精,深挖一个人物的事迹。

就如我收集的“敦煌女儿樊锦诗”的素材,我把她从求学到分配、到扎根敦煌,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都收集齐全了,这样的好处是拽出萝卜带出泥,想起樊锦诗就想起了她的全部事例,比记多个人物素材高效多了。

我儿子就把樊锦诗的素材用了3年,写“传统文化”“不忘初心”“报效祖国”这些作文他都用,甚至“尊重人才”这样的主题他也用,因为我摘录的素材里有樊锦诗为了留住人才,把自己的住房低价卖给一位博士的事。

当然这些素材都很大众化,所以我又补充了一些小众的人物素材。

如词人柳永、风流才子唐伯虎、硬汉海明威、英烈瞿秋白等,古今中外的名人都积累一些,这样写进作文的素材不会片面单薄。

5.范文素材

最后,我抄录了几篇自己都爱不释手的范文。

如《人民日报》的文章《扶老人更要扶人心》,《中国青年网》的文章《论农民工跪地取款的正确打开方式》……

我把标题、开头结尾、金句语段、人物素材都收集好了,相当于把盖房子的砖石木料都准备好了,但这些还不够,还需要看看一座好房子是什么样的。

小时候看姥姥绣花,她总是先拿出几个花样子仔细端详,看一会儿后,就开始描画,雍容华贵的牡丹、翩翩起舞的蝴蝶,都在她手下活起来。仿佛那几个花样子就是她的灵感之泉。

这几篇范文就相当于花样子, 需要我们自行体悟怎么把材料搭建成房子。

另外,整个素材本,每个板块后面都有几页留白,如果平时发现了好的素材,可以随时进行补充。

二、关键是去用

我把素材收集整理得再好,也要儿子一点一滴记住,用在作文里。

这时候,我真切体会到了素材积累本的好处。儿子每次考试回来,都会向我汇报“我今天的作文用了柳永的素材”“我把那句话化用了一下”或是“我今天考试又用了上次的那个结尾,只稍稍改了一点儿……”

这才是最有效的,你摘记得再多,记不住、用不上,相当于白费;你摘记得再少,可记住了、用上了,就是成功。

切记!只有去用,“死”素材才会转化成“活”素材,而且在用的过程中,是“熟能生巧”的,经常合理运用,你的能力是会得到提升的。

再者,这么薄薄的半本,拿在手里随便翻翻就看完了,感觉有的素材忘了时,就拿出来翻翻,几次下来,基本都记住了!真的不用费力记。

还有一点提示!就是所谓的“万能素材”,也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的,你要想象某个素材可以用在哪里,使用要恰当,不能生搬硬套。

相关文章